认知症照护锦囊:揭秘“我想回家”背后深意,照护应对策略分享
在照顾认知症患者的过程中,照护者经常会遇到一个棘手情境,即患者频繁请求回家,即使他们其实就在自己的家中。本文将解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给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认知症患者的语言表达与真实意图间的差异
认知症患者由于病情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会逐渐退化,以至于不能准确传达自身需求。比如,当他们说出“我想回家”时,这可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回家,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不安、恐惧或寻求安慰。
(二)“我想回家”的深层含义
家是我们所有人向往的安全港湾和情感寄托。对于认知症患者来说,这个词汇更多代表了对舒适、安全及被关爱的情感诉求。当他们重复此类言语时,实际上反映出他们正在经历某种不适或困扰,可能是源自内在的恐惧、焦虑,或是对外部环境的陌生感、身体上的不适,甚至是简单的生理需求如休息或如厕。
(三)照护者如何正确理解并交流
站在照护者的立场,频繁听到“我想回家”这样的话语,难免会带来挫败感。尽管他们竭尽全力为患者打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患者的反复诉说仍可能打击照护者的积极性。为此,照护者要学会超越表面的字句,深入理解患者的内在情感,以缓解自身的压力。
(四)应对“我要回家”诉求的三大策略
1. **安抚情绪**
- 与患者接触时务必保持温和与平静,因为患者极易受到照护者情绪的影响。若患者表示想回家是因为感到紧张或恐惧,可适当给予身体接触式的安慰,如拥抱或轻拍其手臂,或者提供毛毯、安抚玩具等物品,营造安全感。
- 另外,陪伴患者安静地坐一会儿,聆听他们的诉说,或者简单地陪伴在侧也是一种有效的安抚方式。
2. **避免过度辩解与争论**
- 不要试图用逻辑和事实向认知症患者解释他们现在就在家中或已在护理机构住了很久的事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加深患者的困惑与焦虑感,因为他们难以理解复杂的信息,反而可能误解为你阻碍了他们实现重要的愿望。
3. **积极回应与转移注意力**
- 针对患者的要求,照护者可给予积极但不绝对化的回复,如“好的,我们现在就准备回家”,或者安排一个近似回家的动作,如“等我把事情做完,我们就离开这里”。
- 同时,利用有趣的活动或新鲜事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十分关键。例如,牵着他们的手散步,途中指向窗外的风景或室内装饰,或者提供他们喜爱的食物和饮料,逐步引导他们回归到日常活动之中。
- 还可通过引导谈话,让患者分享对家的记忆和情感,例如询问他们家的样子、最想在家做的事情,或者最喜欢的房间,这些话题有助于激发患者的正面情绪,减轻对回家的执着。
总之,面对认知症患者的“我想回家”诉求,照护者需做到“三心一用”:充分展现耐心,细心观察其日常言行,用心去理解他们的言语背后的意义,并从生理、心理等多个层面给予最佳的照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深层次需求,使他们在有限的认知状态下也能享受到相对舒适和安稳的生活。
来源“老年康护服务模式研究”课题组